为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与理论素养,4月14日下午,润园书院在文化长廊403举办“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导专题工作坊”,此次工作坊邀请校发展改革办公室副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江萍研究员作专题分享。党委副书记孙姣、全体辅导员参加活动,讲座由孙姣主持。
聚焦教育管理研究厘清核心脉络
江萍以“高校教育管理研究的难点与突破”为主题,从四个维度展开系统讲解。在“是什么”环节,她界定了高校教育管理研究的内涵,强调教育管理研究的特点即围绕高校的学科组织及其人才培养等实践问题而展开,同时又需符合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学术属性和理论属性。江萍还从宏观上、中观上、微观上三个层面举例说明高校教育管理研究的界定。针对“为什么”,江萍首先阐释了高校教育管理的工作性质,接着向在场的老师们阐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构建的能力阶梯。围绕“怎么样”,她剖析了当前辅导员群体开展研究时普遍存在的“如何提升理论水平?”、“如何熟悉教育学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如何将实践问题转化为研究问题?”三大难点。最后在“怎么办”部分,江萍从问题来源、文献研究、研究述评和未来趋势等维度为在场老师提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的实践路径。
案例实操结合理论破解科研瓶颈
讲座中,江萍以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演示如何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风建设等实务转化为研究课题。她特别建议:“论文撰写要把握好“从实践中来”到“到实践中去”的双重关系。在互动环节,辅导员们结合正在撰写的申报书,围绕实务研究中的共性问题踊跃提问。针对“如何提升研究的理论深度”的困惑,江萍建议:“要善于从工作台账中提炼规律,发现值得深挖的研究问题。”辅导员们展示此次撰写的申报书,针对研究的框架和理论运用的合理性展开提问,江萍逐一解答。
此次工作坊是润园书院本年度第二场科研专题培训,后续书院将围绕思政课题申报、教育案例开发等主题开展系列活动,着力打造“实务-研究-育人”良性互动的辅导员发展生态。
文字:朱青云
指导教师:孙姣